一、现行宪法的简历

姓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昵称:八二宪法
国家根本法
民族: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出生日期:1982年12月4日
出生地:北京人民大会堂
性格特点:良善之法
主要技能: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确认国家政权
主要经历:
1.1982年出生,出生时获得赞成票3027张,弃权票3张,无反对票;
2.6岁时明确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3.11岁时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阶段;
4.17岁时举起依法治国的旗帜;
5.22岁时明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6.36岁时吸纳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一员。
二、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一)宪法序言的规定
我国《宪法》在序言中明文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这就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二)宪法正文的解读
宪法正文的第一部分是总纲。
总纲处于统帅的地位,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以及相关的基本制度。如同建造高楼大厦,最根本的是打好地基,在稳固的地基之上建好钢筋混凝土的框架。大厦是否坚不可摧,关键看其框架是否牢固。
国家的根本制度就像是地基,这是我国的立国之基;而基本制度就像框架,它决定着我们国家的运行模式。我们知道,一栋建筑要想投入使用,光有地基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纷繁复杂,要想使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井井有条地进行,需要诸多具体的制度来进行规范,这就是总纲中规定基本制度的意义所在。这就好比一个学校,要想有条不紊地运行,仅仅依靠校规校纪是不够的,还需要各项具体的班规来对各个班级进行管理。
此外,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我国的国家标志,这些都是涉及国家公权力运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国家象征等方面的最根本的大事,是整个国家建设的基础。从宪法所规定内容也可以看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位于法律金字塔的顶端,是一国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位阶的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组织与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办事。
三、宪法的修改
(一)什么是宪法修改
宪法修改指的是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没有及时确认党和人民的奋斗成果、宪法的内容或结构需要完善,从而根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我国的宪法修改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宪法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人都敬重宪法,但宪法不是被束之高阁、落满灰尘的古老文件,它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给宪法注入新鲜血液的方式正是宪法修改。每一个宪法修正案背后,都蕴含着制宪者、修宪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他们努力解决社会难题并全力将其所得以根本法的方式传给我们。通过修改宪法,保证宪法的强大的生命力,又通过宪法实施,维护人权和公民基本权利,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宪法的修改
(二)宪法修正案
我国是以制定“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进行修改的。到目前为止,针对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已经进行了五次修改,制定了五个宪法修正案,分别为1988年宪法修正案、1993年宪法修正案、1999年宪法修正案、2004年宪法修正案和2018年宪法修正案。
1.1988年宪法修正案

2.1993年宪法修正案

3.1999年宪法修正案

4.2004年宪法修正案

5.2018年宪法修正案
2018年,我国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五次修改,出台了2018年宪法修正案。这次修改主要修改了序言4条,总纲5条,国家机构12条,共21条,主要内容包括:
